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回到首页

庚子传奇

发布时间:2012年06月19日 | 浏览次数: | 返回上一页

第二十五集

 

1(外景、夜)

庚子年除夕之夜、平凉知府衙门内,到处挂满了红灯笼、房间门上都贴上了春联,进进出出的人们都喜气洋洋的。

敏儿穿着新衣裳和一大群孩子在知府门前放炮仗,敏儿小心翼翼地点着了一个二踢脚、急忙和孩子们捂着耳朵跳开,二踢脚清脆地爆响了。

多灾多难的庚子年终于要过去了,而接下来的辛丑年有该如何呢?

 

2(内景、夜)

平凉知府衙门内堂,吴勇和周巧云、苟师爷、马五四个人围坐在一个圆桌前,桌子正中是一个陇东特有的土暖锅,里边炭火正旺、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锅子里面肘子、丸子、豆腐和粉条上下翻滚着,旁边摆放着几样菜肴。

苟师爷端着酒杯站起来:“东翁、值此佳节,我祝你多子多福、步步高升。”

吴勇连忙笑着站起来拦住他:“嗳、老夫子,这就是你的不对了。”

苟师爷不明白道:“我怎么不对了?”

吴勇:“方才我就说过,今天是家宴、我们不拘俗礼,你怎么又搞这一套?”

马五:“对、对,师爷该喝一杯罚酒。”

吴勇:“今天是除夕、罚酒也不必,咱们都是客居异乡,有道是、每逢佳节倍思亲,今天坐上、老夫子年最长,我先敬老夫子一杯,祝老夫子多福多寿多子孙,来年吉祥、事实顺心。”

苟师爷连连道:“好、好,东翁,我喝、我喝,这酒我要喝。”

周巧云端酒站起来道:“师爷、我不会像吴大哥那么会说话,这杯酒敬你!愿你来年心想事成、身体健康。”

苟师爷:“多谢夫人、多谢夫人,这、这叫老汉怎么敢当?好、好,我喝。”

马五也端起酒杯站起来:“老夫子、我也敬你一杯,祝你老当益壮、来年多发财。”

苟师爷笑着点他:“你呀、多谢五哥,不过老汉要纠正你一句话。”

马五:“纠正什么话?”
苟师爷:“跟着吴大人、发财恐怕是指望不上了,可老汉一辈子都没像这几个月

这么痛快、这么高兴过,你还是祝老汉一辈子都这么痛快、这么高兴吧。

马五:“老夫子说的有道理,马五说错了、自罚三杯。”

吴勇连忙说:“嗳、且慢、且慢,五哥、罚酒先等等,等我敬完了酒再说。这杯酒敬五哥,咱们相处了几个月、彼此知心,别的话不用多说,只祝五哥后天回临洮老家、一路顺风,回来时、带个漂亮媳妇来。”众人大笑。

苟师爷:“东翁所言极是、所言极是。”

马五:“大人,后天你和夫人要一同去西安朝见皇太后,马五最好还是跟你们一同前往吧,路上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吴勇:“不必、不必,我们不会运气这么差,总遇上土匪吧?再说、这次去西安还要押一批东西过去,路上自然有人照料,你只管放心回家吧,只是要辛苦老夫子一个人守家了。”

苟师爷:“理所当然、理所当然。”

马五性急、端起酒杯对周巧云道:“夫人、这杯酒敬你和吴大人,祝你们今年早结良缘、早生贵子!”

周巧云红了脸、快乐而害羞地白了他一眼:“五哥、你看你,怎么没喝酒就醉了?”

 

3(内景、夜)

平凉知府衙门后院、周巧云住处,窗户上贴着漂亮的窗花、屋子里燃着几只红烛,地上有一盆炭火、满屋生春。周巧云坐在炕上、敏儿依着她已经睡着了,吴勇坐在火盆旁的一个椅子上,和周巧云款款地谈着天。

吴勇;“咱们要去西安了,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?”

周巧云道:“家里也没什么事,就是盖房子、放粮,老管家做事很用心,有他在家、不会有啥事的。”

吴勇:“今年惊和的灾情重一些,你带头赈济、可救活了不少人呵。只是那个护国夫人府、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盖起来?”

周巧云;“慢慢盖呗、急什么,其实、我可一点都不想住到那么大的房子里。”

吴勇;“那你这次去西安见了皇太后该怎么说?”

周巧云;“据实说呗,大哥、我觉得皇太后可通情达理了,那可真是个好人呵。”

吴勇;“可不是、对你可真不错,这次去西安、你打算给她带些什么东西?”

周巧云:“人家是皇太后、能缺啥,我先带些我们泾河县的金银黄花菜、再带上些面。”

吴勇:“带面?带面干什么?”

周巧云:“我们那儿的麦子好,蒸出来的罐罐馍人人爱吃,我想着到了西安以后、给我爹和我哥做些馍,也给皇太后和皇上送上些馍。”

吴勇:“咦、好,你这个想法好,花钱不多、还挺实惠。”

周巧云:“看大哥说的、你这是在笑话我呢。”

吴勇:“不、不,我是说这个想法真不错,你做的面她们不也挺爱吃吗?”

周巧云:“说来可笑,咱们见面的那一天、我还不知道她是皇太后,当时心里还在想、这个老太婆饭量真好,吃了整整两大碗面条。”

吴勇哈哈大笑;“可不是,那可真是饿了一天了,我都不记得我当时吃了多少碗,不过那面条可真是香呀。”

周巧云;“当时你还说你自己是车夫,呀、当时只做了那么一锅面,你和李总管肯定都没吃饱吧?”

吴勇;“谁说的,反正我是吃饱了。真怪、我一个南方人,自从吃了你做的面、连大米都不喜欢吃了,真想吃一辈子你做的面。”

周巧云:“只要大哥爱吃,我就一直做给你吃。”一时间、两人都不说话,慢慢地体会其中的甜蜜。

周巧云;“大哥、其实细细想来,咱们认识的时间可不长呵。”

吴勇;“我算算,哟、可不是,满打满算还没四个月呢。”

周巧云:“可我总觉得、这几个月经历的事情,比我在这之前二十年里发生的事情还要多呢。”

吴勇:“可不是,不光是你、我也一样,要不是有这些事、我可能还在怀来县当我的小知县呢,恐怕我们也不会遇上了。”

周巧云:“别说恐怕不会遇上,要是在平时、就是遇上了,我们也不会认识,你不知道在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眼里,一个知县大老爷多威风呵,谁敢和知县大老爷打交道呵?真是想都没敢想过。”

吴勇:“如今呢?如今你这个二品诰命夫人,连皇太后和皇上都打过交道了,是不是现在看我这个小知府都小的可怜了?”

周巧云:“大哥说啥话呢?什么二品诰命夫人?什么护国夫人府?什么金银财宝?我都不稀罕,我只稀罕能平平安安的、和和美美的,像别人一样稳稳当当的过日子。大哥、不管你以后怎么样?巧云总还是巧云、不会变的,我这颗心、当时在路上就给了你,再不会给别人了,大哥以后对我好也罢、不好也罢,总是巧云的命,我自己也认了。”

吴勇;“瞧你说的,我怎么能对你不好呢?这么多日子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、你难道还不了解吗?”两人对视良久。

周巧云:“大哥、时候不早了,你回屋去睡吧。”

吴勇;“你呢?还不睡?”

周巧云:“今天是除夕,我替你和敏儿守守岁,希望保你们明年一年平安。”

吴勇:“原来是这样,那、那我也陪你一起守吧?”

周巧云白了他一眼;“哪儿有男人守岁的?再说、你一个大男人,在我一个妇道人家的房子里、呆上一夜像什么话,可不像是一个知府老爷干的事。”

吴勇站起来道:“好、那知府老爷就打道回屋了,你自己也不要一直熬着,多少睡上一会儿。”

周巧云下炕来送他:“我知道。”两人开门走出屋外,见天上飘着点点雪花。

吴勇兴奋地道:“下雪了、巧云,快看、下雪了!瑞雪照丰年呵,明年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点了。”周巧云看着他像个孩子般的欢呼着、幸福地笑了。


4(外景、夜)

 除夕之夜、平凉城外的崆峒山上,天上飘着小雪花,背阴处、几个黑衣人凑到了一起,其中一个人是赵云飞。

赵云飞对另外两个人道:“怎么样?都安排好了吗?”

黑衣人;“赵大人、都安排好了,他们几个把衣服都穿好了,现在就开始吗?”

赵云飞:“先等等、这个道观里的人呢?”

黑衣人:“大人放心,道观里的道士今天都下山给一个大户人家做法事去了、明天都不回来,现在里头有两个小道士和几个打杂的火工道人,都让我们给迷倒了,不到明天早上不会醒来的。”

赵云飞又问道:“这些电筒的位置摆的没错儿吧?”

黑衣人:“大人放心,我们在山下试过多次了、没有问题。”

赵云飞:“亮度够不够?”

黑衣人:“绝对够了,大人、你想能不亮吗,好家伙、三四千两银子的东西,专门从上海运回来,都是洋人们新发明的玩意儿、错不了。”

赵云飞:“这就好,你们再派几个人扮成鬼怪、藏在上山的路上,事成之后要是有人太好奇、要上山来看究竟,就把他们吓唬走。”

黑衣人:“大人放心,我这就去安排。”

赵云飞:“别玩时间太长,以防露出马脚,完事后、所有的东西都找地方埋起来,过两三个月后再来拿,下山的时候你们也分散下、不许惹人注意,懂吗?”

众人应道:“这个自然理会得,大人放心!”

赵云飞点点头、又低头看了看表:“好、现在是正月初一子时了,开始吧。”

两个黑衣人应道:“是。”分散跑开。

赵云飞看看山下、又看看金顶:“这个佛、要引出那个佛来。”

 

5(外景、夜)

除夕夜、平凉城外崆峒山下的村子里,村民们正在院子里放炮仗、敬祖宗烧纸的闹个不停,突然有个乡民面露惊骇之色、指着崆峒山金顶道:“我的天爷爷!看、那是什么?”

众乡人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、顿时都惊叫起来。朦胧中、只见山顶上一片和光祥云,先是三清上人驾着云在飘、然后是佛祖坐在莲花上微笑,一时间神来佛往、宝光万道。

众乡人都惊呆了、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,面朝崆峒山的方向跪了下去。渐渐地、人越积越多,信神的人纷纷跪下求财求福,信佛的人也纷纷跪下、口中不停地念着:“阿弥佗佛。”众人都拜个不停。

 

6(内景、日)

初一早晨、平凉知府衙门花厅,吴勇正在案上写大字,苟师爷急匆匆走了进来:“东翁、过年好。”

吴勇意外道:“呵、老夫子过年好,这么早有什么事吗?”

苟师爷面露诧异之色:“哎呀,这么大事情东翁还没有听说?”

吴勇:“什么事?”

苟师爷道:“城里百姓纷纷传言,说昨天晚上崆峒山上神来佛往、简直就是神仙大聚会,城外的山人有许多人亲眼看见的。这一早、消息就传到了城里面,城里的人纷纷出城要到山上去烧香呢。”

“真的?”吴勇快步走出花厅。

 

7(外景、日)

吴勇和苟师爷来到了知府衙门后花园地势较高处、向外观望,两人看见出城的人流正浩浩荡荡地奔崆峒山而去。

吴勇叹道:“唉、神佛只在人们心中、怎么会现形呢?昨天晚上下雪、我还倒是瑞雪照丰年是个好兆头,可你看看这、凡事物反常就不吉祥呵。”

苟师爷担心地:“东翁,先不急着探真伪,只是这么多人一下子涌到山上、怕有些不稳呢。”

吴勇连连点头:“老夫子说的有道理,老夫子、你赶快让人写几份官方告示,让人去贴在崆峒山上下,教官民人等、一律守法自律,有奸人捣乱者、严惩不待!我再叫平凉守备派些人去维持。”

苟师爷:“东翁、这样最好。”

 

8(外景、日)

平凉崆峒山脚下、上山的人络绎不绝,无知愚昧的人们非常虔诚地烧着香、磕着头,人流中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的赵云飞看着眼前的情景、脸上露出得意之色,他转身对边上的一个从人道:“这下好了,用不了几天、这消息就传到西安了。”

从人:“大人高明。”

赵云飞小声道:“走、咱们赶快离开平凉。”

从人:“大人不去拜访吴大人了吗?”

赵云飞摇摇头:“不去了,这种事、不让他知道反倒好,吴大人这个人呀、让他演戏反倒演不像了,他这个人太本色。”两人在人流中小心地撤离

 

9(内景、日)

平凉知府衙门花厅内,吴勇正在听马五汇报查看崆峒山金顶的情况。吴勇问道:“这么说、不是道观里的道人搞的鬼喽?”

马五:“不像,道观里的人在城里一个大户人家连做了七天七夜的法事,这几天就不在山上,道观里那天晚上只有两个小道士和几个火工道人,他们几个睡的死死的、啥都不知道,不像是有鬼。”

吴勇:“那就怪了,这事肯定是有人捣鬼、再细查查。”

苟师爷:“东翁、东翁,眼下不必了吧,有道是见怪不怪、其怪自败,等过些日子、风平浪静了也不迟。”

吴勇点点头:“倒也是、老夫子说的是、这时候查反倒不方便,看来也没啥大事。马五、你还是回临洮,我们上西安,等回来以后再说。”

马五:“是、大人。”

 

10(外景、日)

正月里、西安城里,尽管陕西境内这一年又是全省大旱,但因两宫和朝廷住在西安、达观贵人云集,西安城里还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。

吴勇骑着马、跟随着周巧云的骡车穿过热闹市区。

 

11(外景、日)

西安城内周巧云的哥哥周瑞家门前,早就听着信儿的周瑞等在门口、翘首以盼,周巧云和敏儿一下骡车、敏儿就奔周瑞而去:“舅舅、过年好!”

周瑞欢喜地楼住他:“好、好,好小子、又长高了一大截!”

周巧云含笑上前:“大哥!”吴勇也一脸是笑地走上前来,周瑞急忙拱手道:“吴大人好!一路辛苦了、快请进屋吧。”

周瑞把周巧云一行人迎进家门。

 

12(内景、日)

周瑞家正房堂屋里、吴勇在洗脸,周巧云和周瑞去见过父亲回来,周巧云奇怪道:“哥,爹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?”

周瑞一脸苦像:“谁知道呢。可能如今西安城里来的这号人太多了,老爷子跟着学的吧。你不知道、成天价见人就说,我儿子是三品顶戴的武官、我女儿是二品诰命夫人,他自己自然也就是老太爷了。他非逼着我给他雇个人,进门出门都得搀着,架子还特别大,我也头疼的要命!早知道这样、还不如过以前的平常日子,让他成天躺在床上抽大烟呢。”

周巧云道:“哥,不过爹把烟戒了、脸上气色可好多了。”

吴勇:“怎么?老伯把烟戒了吗?”

周瑞:“烟倒是戒了,如今又染上了老太爷的瘾、一样麻烦的,吴老弟、等一会你见他,他有点儿臭讲究,你看在我和巧云的份上、多担待,你不知道、我也遭罪着呢,有个客人来老爷子就逼着我站班,嗳、我那红缨帽呢?”

 

13(内景、日)

周瑞家周秀才住处,周秀才果然今非昔比,他穿一件团花暗红色长袍、外罩一件大红马褂,头带一顶瓜皮帽、手拄一只拐杖,俨然一副老太爷的样子。

周巧云和周瑞分站左右,周瑞不仅弯腰肃立、头上还不伦不类地戴着一顶红缨帽。吴勇进来、老头子不说话,周瑞让吴勇走至上方,家人将老爷子扶着走到下方,老爷子一脸正经地拱手道:“生员周某拜见知府大人,”

吴勇含笑一辑:“学生叩见老伯。”

周秀才这才立起侧身、表示不敢接受再还一辑:“不敢当,吴大人请坐。”

周巧云在一旁看他们如此这般地演戏、想笑又不敢笑,憋得一张俏脸通红。

 

14(内景、日)

周瑞房中、炕上已摆好酒菜,吴勇、周腿和周巧云三个人说起方才的事,忍不住又是一阵哈哈大笑。

周瑞笑着、急忙往外看看:“小心、老爷子听到了可不得了。”

周巧云见吴勇一脸见怪不怪的样子道:“大哥,亏你还能沉得住气。”

吴勇笑道:“在我们那里,讲究一点的官宦人家都是这样,只是北方人素来简朴、不大讲究,今天一旦讲究起来、我也有点不习惯了呢。”

周巧云道:“唉、我都快要不认识他了,如今说起话来、十句倒有九句听不懂了,什么子曰诗云的、笑死人了。

周瑞:“行了、行了,妹子、仔细让老爷子听到了。来、老弟,咱们喝酒!“

 

15(内景、日)

周瑞房中,吴勇和周瑞、周巧云三个人还在喝酒聊天。

吴勇:“西安市面上好像比我们一个月前走的时候繁华了不少呢。”

周巧云:“就是,哥、我们来的时候一路上尽是些逃荒要饭的灾民,怎么西安城里面反倒很少见要饭的呢?”

周瑞:“天天抓呀,从长安县到西安知府衙门,天天派了许多人上街、见一个要饭的抓一个,就连衣服穿的破一点的都让人给抓去了。再说、你们进城看看,那城门上把的多严呀,说是两宫圣驾在此、不准闲杂人逗留。唉、如今西安市面上物价腾飞、百业艰难,你看着表面上繁华、可普通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呀。”

吴勇道:“是呵,老百姓的那几个钱,怎么能比得过那些个王公贵族呢。”

周瑞:“他们一来、这西安城里有几样东西多了,第一是官多了,过去、西安城里有几个一品大员呢?如今呢、满街的黄带子乱飞!连听差的都有戴三品顶子的。第二是唱戏的多了,什么京剧、昆腔、蹦蹦戏全来了,还都有人捧场!第三呢、是窑子多了,各地的乌龟王八窑姐儿都往这儿赶,大伙儿都说、敢情当官的们最爱养乌龟王八!嗨!”

吴勇忙劝他:“来、来,喝酒。”

16(内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院内、如今的两宫圣驾行宫所在。比起一个多月的草创、如今的里衙门已经像模像样的有些宫廷的味道了。门禁森严、扈从如云,院子里头宫女太监来来往往、一派热闹景象。里面有一间房前、廊下,站着数个小太监、屏气凝神肃立,这间房子便是慈禧太后一般召见外臣的地方了。

周巧云第一次穿着二品汉装诰命服拜见了慈禧太后,此时正和穿着旗装的荣寿公主还有几个宫女一起、站在慈禧太后的后面,慈禧太后掰了一块周巧云带来的罐罐馍放到了嘴里,用心品尝了一番后点头赞道:“嗯,这馒头不但样子奇特、味道也好,一口吃下去、满嘴的粮食香味,大格格、你也来尝尝。”

荣寿公主笑道:“如今我知道了,凡是巧云做的东西、老佛爷没有一样说不好的。”

慈禧太后也笑了:“真的不错嘛。”说着站起来、到边上的一个桌子边一溜看过去,桌子上摆了一排巧云带来的东西,有剪纸、黄花菜、手绣出来的荷包和鞋垫等小物件,样样都很精致,慈禧太后看的是津津有味。

慈禧太后走到剪纸跟前停住了脚步,她拿起一张剪纸来举起来看着,剪纸很大、是一群孩子在嬉戏,慈禧太后问道:“巧云、这也是你剪的?”

周巧云低头道:“是臣妾剪的、不太好,请老佛爷留着图个吉祥。”

荣寿公主走过来看道:“哟、这不是活生生的跟一幅画似的吗?还不太好、还要怎么样呵,巧云呵、你的手可真够巧的呵。”

慈禧太后又拿起一个荷包看、看到是五子拜寿笑了:“这个荷包比宫里的样式儿可好,工也细、费了不少时间吧?巧云。”

周巧云;“也没费多少时间,反正臣妾晚上也没什么事情。”

一句话勾起了慈禧太后的思绪、寡妇熬夜的滋味她是知道的,她轻声叹了口气:“唉、也难为你了,你今年也该嫁人了。”周巧云羞红了脸、不敢做声。

荣寿公主道:“那老佛爷就该把巧云留下多用用,以后巧云嫁了吴勇那小子、又生儿又育女的,再想见巧云可就难喽。”

慈禧太后笑道:“就你那张嘴会说,哎、对了,吴勇来了没有?”

周巧云含羞道:“来了。”

 

15(外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前院,一大批王公大臣们冠带整齐、等着朝见皇太后和皇上,他们见一个太监从里面急匆匆走出来、都拢了过来。

太监站在朗声道:“皇太后懿旨,宣平凉知府吴勇进见。”

人群最后、挤出吴勇来:“臣吴勇遵旨。”

太监笑道:“吴大人、请吧,里头等着呢。”吴勇随了太监、走了进去。

群臣纷纷议论:“什么人?一个五品知府、怎么想先他的起?”边上有人道:“这个人你还不知道呵,这就是顶顶有名的前怀来知县,上头可宠着呢。”

16(外景、日)

里院廊下、李莲英一脸是笑地迎住了他:“臭小子,来西安了也不知道来看看我!”

吴勇拱手道:“吴勇给李总官拜年了,李总官好。”

李莲英道:“小子、就这么红口白牙的、这么一说就完了?说说、给我带什么好东西来了?”

吴勇迟疑了一下:“给你带了半只肥羊,回头给你送来。”

李莲英:“臭小子、大老远的你给我带那东西,你有毛病呀?算啦、算啦,我知道你小子也不会弄钱,要是别人、我在这儿一脚就把他踹回平凉去,你信不信?”

吴勇:“信、信,咱们不是还有交情在这儿吗?”

李莲英做出一副糊涂的样子来;“啥交情?我怎么不知道?”

吴勇:“哎、你这个人,你忘了、上次在道上没饭吃,你们还吃了我一双靴子呢。”

李莲英:“呸!就别提你那双臭靴子了,我可还救过你的命呢!臭小子、回头上我那儿来,我那儿还有好救给你存着呢。”两个人亲亲热热地往里走去。

 

17(内景、日)

慈禧太后接见外臣的便殿内,李莲英和吴勇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,吴勇跪倒:“平凉知府臣吴勇恭请圣母皇太后圣安。”

慈禧太后:“起来吧。”

吴勇:“谢皇太后。”说完站起身来。

慈禧太后端详了一会儿吴勇:“哟,统共一个月没见、吴勇倒好像胖了呢。”

李莲英在一旁打趣道:“没错儿,准是成天价到巧云姑娘那儿骗吃骗喝,能不胖吗?”

慈禧太后:“又胡说了,泾和县离平凉还远着呢。你别说、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们还怪想的呢,吴勇呵、你在平凉干的怎么样呵?”

吴勇:“托圣母皇太后的福,平凉地方一切都好。”

慈禧太后:“我都听说了,你一到任就带头儿去什么龙王庙求雨,甘肃巡抚的状子都告到我这儿来了。”

吴勇:“是臣做的不对,只是陇东大旱、百姓人心恐慌,臣不敢不去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呵,我也把他们的折子发回去了、没什么大事儿,不过以后在地方上办事还是小心一点好,你是少年得志、下头可有不少人盯着你呢。”

吴勇:“是、臣下回一定小心。”

慈禧太后兴致高了起来:“好了、好了,不说这些事了。”转身对荣寿公主道:“吴勇心眼细、口才好,原先我们在路上走,听他讲办案的故事可解了不少闷呢。”

荣寿公主:“那老佛爷今天也让他讲一个,让奴才们也听听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吴勇、听见大格格说没有,快讲一个好的来。”

吴勇低头道:“是,臣有一次下乡巡视,有一个老头拦住轿子告状,臣叫他过来一问、老头子哭诉着说,他的儿子不学好、成天在村子游手好闲耍赌博,这一天他去叫儿子回家,儿子非但不听、还打落他两颗牙齿,老头儿一边说一边哭、手里还捧着两颗牙齿。”

慈禧太后道:“看看、把自己亲爹的牙齿都敢往下打,那天底下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做,这种逆子、非得严办不可!你怎么办了?”

吴勇:‘臣当时也是大怒,马上派人去村里把那个逆子抓来、要重重地治他的罪。可是、不一会儿,那逆子耳朵上流着血给抓来了。”

慈禧太后惊奇道:“耳朵上流着血?这是什么缘故?”

吴勇道:“臣当时问他,那逆子说、赌博是真,只是不敢打他爹,是他爹劝他他不听,老人一气之下、咬住他的耳朵不放,他一疼一挣扎,老人年纪大了、牙齿根上已松动自己落了下来。臣当时还下轿看了那伤痕、果然有牙印,就没有忍心打他、训斥了几句就让他走了。”

慈禧太后:“看看、乡下老头儿,见儿子不学好、急的用牙咬,这是恨铁不成钢呀。可是、到底是没个涵养,当老子的怎么拿牙咬儿子呢?这样子、不打也罢了。”说着、说着觉着不对:“我说吴勇呵,你这故事还有后话吧?”

吴勇:“太后圣明,臣当时一时不察、就被他们骗了,回去的路上就觉着不对,回去后马上把派去抓那逆子的两个差役叫来一审,才知道、那逆子的父亲可没咬过他的耳朵,是他听说臣抓他去要严办、心里害怕,求那两个差役邦忙、掏了二两银子,有个姓王的差役收了银子、在他的耳朵上咬了一口,教他了一通鬼话来骗臣,臣一时不明、竟被他们骗了。”殿上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
慈禧太后道:“看看、咱们代在深宫里头,怎么能猜透这些地痞无赖的鬼把戏,真是气死人、又要笑死人。”

李莲英凑趣道:“老佛爷说的是,幸亏吴勇这小子鬼点子也不少,一般人还真骗不了他。”众人又笑。

荣寿公主道:“老祖宗,崆峒山就在平凉吧?”

慈禧太后道:“对、对,这两天宫里传的沸沸扬扬的,说是除夕那天晚上,正到了初一子时、崆峒山上开起了神仙会,什么太上老君呀、西天佛祖呀都驾着云来到了崆峒山顶现了真身,周围人都看见了,是不是真的?”

荣寿公主插言道:“老佛爷、我觉着这事儿还得让巧云先说一说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对、对,巧云呵、你见着没有?”

周巧云:“臣妾那天是在平凉,可是住在城里的人是看不到崆峒山的,臣妾是第二天早晨听见外头吵吵嚷嚷的,说是头天晚上崆峒山上真神仙和佛祖现了真身了,全城人都赶着要去山上看看。只是吴勇他一个劲儿地说准有人捣鬼,还派人查了半日、好像也没查出什么名堂。”

慈禧太后:“吴勇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吴勇道:“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臣先头以为是金顶道观里的道士搞的鬼,可派人去查了又不像,故而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。”

慈禧太后:“不可能是道士告的鬼,要是道士搞鬼、他干吗要扮佛祖呢?”

吴勇道:“太后圣明,这也是臣这几日想不明白的,待臣回去、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
慈禧太后;“你们瞧瞧他那个认真劲儿,就一口咬定了有人搞鬼,我这几天为这事儿问了不少人,他们都说崆峒山是上古广成子仙人修炼之地、皇帝得道之处,几千年的神仙圣地,有仙佛出现难道就一定有人捣鬼吗?我倒有意要去崆峒山去看看,今年陕西又是大旱,既然那儿的神仙那么灵,也为下界的百姓求求雨。我告诉你、不许扫了我们娘儿们的兴呵。”

吴勇道:“启奏太后,崆峒山果然是山川秀美、佛刹道观林立,去看看风景自然不错,只是这仙佛之事……”

李莲英打断他:“行了、行了,老佛爷别跟他计较,他们这些人呵、都是念书念糊涂了。”

慈禧太后:“说的是、我看着也像书念糊涂了。好了、你和巧云今天就都别走了,留在这儿陪我吃饭吧。”

吴勇和周巧云弯腰答应:“是。”

 

19(外景、日)

陕甘总督衙门后院、行宫大内,荣寿公主和周巧云一路笑着走过来,荣寿公主问道:“怎么样?吃这么一顿饭、累吧?”

周巧云道;“可真是比干了一天的活还累,站在那儿、又不敢动,不怕大格格笑话、我连吃的什么东西都不知道。”

荣寿公主哈哈大笑:“我可告诉你、这在宫里头可是天大的荣耀呢,一般赏饭、就是赏几个菜让你在一边吃去,像今天这样让你和吴勇站在边上陪她老人家吃的,一般的王公大臣们都别想。如果有这么一次呀、一辈子官做完告老还乡了,还当故事给子孙们说呢。”

周巧云笑着道:“呀、这样的罪我可不想再受了。”两人正说着话、几个宫女端着几十打绣花手巾从廊下走过,她们见了荣寿公主都请安问好:“给大格格请安。”

荣寿公主道:“快走吧、别让里头等了。”宫女点点头进去。

荣寿公主问巧云:“巧云、你知道她们端这些毛巾进去干什么吗?”

周巧云:“这么精致的东西、自然是给太后用的,可一下子拿进去这么多是不是要放着慢慢用呀?

荣寿公主:“是给太后用的没错,可不是慢慢用的、而是只用一次。“

周巧云惊讶地:“这么多毛巾用一次?那是干什么用呀?”

荣寿公主:“洗澡呵,平常在宫里,老佛爷天儿冷的时候一天洗一次,天儿热的时候呢一天洗两次,每次洗澡都用这么多毛巾,一共是八十条。”

周巧云吃惊地:“八十条?这么多呀?那、那些毛巾用过之后呢?”

荣寿公主:“用过了自然就扔了呗,老佛爷从来不用已经用过的东西。”

周巧云更加吃惊了:“呵!那、那么精致的东西,上面绣的东西那么细致,用过一次就扔了、那得多少人赶着绣呀?”

荣寿公主:“这就不用你操心了,后宫里头有的是人手,那些老了不能当差的宫女、入了冷宫的嫔妃女子几百上千人呢,一天没事儿就绣去呗。”

周巧云:“呵,这、这也太……”

荣寿公主:“太糟蹋东西了是吧?这算什么呀、我告诉你吧,不光是这些毛巾,太后老佛爷穿的衣服啦、鞋子啦,也都是一天一换,换下来就不再穿了。”

周巧云:“我的天哪!那、那得多少套衣服,要多少个人赶着做呀?”

荣寿公主笑着道:“嘻,这你就不用愁了,我告诉你、老佛爷柜子里的衣服,她老人家两辈子都穿不完,而且还有几十个高手裁缝在天天赶着活呢。”

周巧云惊诧不已:“大格格、不怕你笑话,方才我看见太后桌上那么多菜,我还想、今天老佛爷请我们吃饭,不知道在多少家饭馆叫菜才能摆出这么一大桌菜来,现在听你这么一说,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。”

荣寿公主笑的更厉害了:“我的傻妹妹、这儿可是皇宫大内呀,皇太后让外头的厨子给做菜,哈、哈、哈,亏你也想得出来,老百姓家里来客人才添菜呢。今天是在西安、还省了呢,要是在北京、皇太后和皇上每天这两顿饭,一顿一百个菜、一个也不能少。”

周巧云:“可我见太后就动了四五样呀,今天的菜怕也有一百个吧?”

荣寿公主:“没有、今天也就是四五十个吧,傻妹妹、吃不吃是一回事,摆不摆又是一回事,这叫派头儿、你懂吗?”

周巧云:“我小时侯在乡下,经常能听到老人骂人说:你以为你是皇上呵,还想拿着油饼夹肉吃,那福你享得起吗?”

荣寿公主:“咦、油饼夹肉怎么了?”
  周巧云:“大格格、你不知道,乡下人、有了油饼吃就不错了,再用油饼夹上肉不就是糟蹋东西了吗”
  荣寿公主:“原来是这样,这乡下人还挺有意思的。”

周巧云:“还有一次、我听一个老头讲,皇太后在宫里呀、可享福了,炕上铺着两条毡呢,炕头放着蜜罐子、炕尾放着糖罐子,老太后拿着根油条、从炕头吃到炕尾。我们当时都想着当太后可真享福呀。”

荣寿公主笑得直打跌:“哈、哈、哈,老太后,拿根油条、从炕头吃到炕尾!你可真是笑死我了,要是让老太后知道了、看不拧烂你的嘴!哈、哈,炕头吃到炕尾!”

周巧云认真地说道:“真的、大格格,乡下人一年到头见不着油,过年也不见得舍得买根油条,更别说蜜和糖了。”

荣寿公主:“还说!你想要笑死我呀?傻丫头、你如今可是诰命夫人,快别说这样小家子气的话了,你跟我来、我让你开开眼。”

 

20(外景、日)

荣寿公主领着周巧云穿过一条回廊、进了一个大院子,指点着对周巧云道:“看看吧、这就是如今的狱膳房,这里头共分十二个局,有荤局、素局、菜局、饭局、粥局、点心局、水局,每一局都有一个首领太监,每个首领太监手底下管着二三十人呢。这院子里头干活的不下三四百人,每天不管什么时候,上头一叫、吃什么就得马上送去,宫里的东西、外头可做不来,就这、还顶不上北京皇宫里狱膳房的一半儿大呢。你这个傻丫头,老太后、拿根油条!哈、哈、哈!”

周巧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:“我的天哪!那这一天要多少银子呀?”

荣寿公主:“不算别人,光太后一个人、一天就得花二百两银子,这可比北京省得多了。”

周巧云:“娘呀、二百两银子,那是二百斤麦子的钱哪,那、那能养活多少人呀。”

 

21(外景、日)

吴勇从陕甘总督衙门回来、刚到周瑞家门口,周瑞就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帖子、急忙迎了上来:“吴大人,董军门派人专门送来帖子,说请你马上去一趟,有要紧事情呢。”

吴勇接过帖子:“董军门?”

 

 

           —— 完 ——